拉米斯卡国际儿童音乐教育-为儿童音乐教育而生! 029-89123489

“陪着小孩子一起创造”这句话不是我的创造,而是引自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,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:我们应该把儿童苦海创造成一个儿童乐园,这个乐园不是由成人创造出来交给小孩子,也不是要小孩子自己单身匹马去创造,我们造一个乐园交给小孩子,也许不久就会变为苦海,单由小孩子自己去创造,也许就创造出一个苦海,所以应该成人加入小孩子的队伍里去,陪着小孩子一起创造。

这是陶行知先生在1944年12月16日在《大公报》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讲到的,说来已经七十余载。陶行知先生在七十年前就断言“我们晓得特别是中国小孩,是在苦海中成长”,而时至今日,让我们仔细想来:儿童已经脱离“苦海”了吗?这个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。相比70年前那段悲壮的被侵略历史,现在的孩子们已经是掉进了“福窝”里,物质条件较之前已不可同日而语。然而,现在的孩子能说已在“儿童乐园”里了吗?

显然不是!看看那些仅仅还是幼儿的娃娃们,就已经被自己的亲爹亲妈扶上了“马背”,开始了“争战沙场”。他们有的被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包围,有的被幼儿园小学化困扰,有的被所谓的启智教育拖带……本应天真无邪、活泼可爱的孩童却早早套上了竞争的枷锁,还被爸爸妈妈们冠以爱的名义,美其名曰“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。这还只是“苦海”之始而已,倘若孩子进入了学龄期,爸妈们更是变本加厉,挖空心思、绞尽脑汁一点点榨干了孩子身上仅存的那点对学校、对学习的兴趣,于是,考试、分数成了上学的主题词,劈头盖脸扑面而来,“分分分,学生的命根,考考考,老师的法宝”就成为大家都不愿提及却非常熟悉的词句,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、学段的提升,捆扎得越来越近。再加之社会上名目繁多的辅导班、提升班助纣为虐,把孩子们课余时间再度挤榨,“下课就是上课”之风盛行,成为常态,最终后果导致一部分孩子正常的、基本的睡眠时间都无法得到保证。当学校、家庭、社会成了孩子们的“角斗场”,孩子不掉进“苦海”才怪呢!这样的状态下,孩子自然对学习慢慢失去了兴趣,进而走向了压力,走向了厌学,甚至是厌世。

然而,在这之前,孩子不是这样的,他们有天生的学习能力,这种学习能力,从胎儿期就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相关研究表明,胎儿会将母亲子宫的血流声、肠道的蠕动声、呼吸声、说话声以及心跳的搏动声记入大脑储存起来。当有外界声音传入母体内时,胎儿会转动头部以令耳朵贴近外部生源认真倾听,久而久之,胎儿对这样的声音就会产生条件反射。另外,胎儿还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学习活动,如学习吞咽、吮吸、运动、呼吸等等。

孩子出生后,这种天生的学习能力还会有吗?

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:婴幼儿是如何学会说话的?如何学会走路的?如何学会用汤匙和筷子的?如何学会用哭声表达不满的?如何学会穿衣戴帽的?等等。回答了这些问题,就会得到一个答案:孩子有强大的自主学习能力!

再大一些的孩子呢?依然有!印度苏伽特·米特拉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教育实验。

在一个母语为泰米尔语的偏僻的印度村庄里,教授在村头留下了一台装载了英语文档的电脑就离开了。之后,孩子们感觉很新鲜,就自发地围拢到电脑前摆弄起来。两个月后,当教授第一次返回时, 孩子们向他承认什么也没学到。教授问:“你们在放弃之前, 用了多长时间?”孩子们说:“我们没放弃,每天都去看那台电脑,并相互讨论。”当然, 他们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,在接着的考试里考了30分,这是在孩子们完全没有指导和帮助下取得的成绩。然后,教授请他们村里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每天都多鼓励一下孩子们后,他们的成绩涨到了50分,直至赶上了在新德里私立校富裕家庭的孩子们。一台安装在墙上的电脑,一些从互联网上下载下来的文章,一个鼓励孩子们却无法提供任何学术指导的阿姨,最后却创造了与正规学校学生学习成绩相当的结果,这说明了什么呢?

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偏僻村庄孩子的学习优势在哪。

一是兴趣导向,孩子们完全出于对新事物的自然兴趣而学习,没有外在的强加压力,这也应和了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这个说法;二是心情放松,没有人告诉孩子们这是一门学习课程,当然也就没有了对课程得畏惧与担忧,也就不会有学习焦虑,学习过程就变得很放松自然;三是过程专注,没有什么其他可以分心的东西,如游戏、娱乐等;四是同伴互助,没有考试或排名的压力,不会有同学之间相互竞争的焦虑,学习就变成了一种自发的合作行为;五是外部激励,无论他们怎么学,进展快或慢,犯了错或失误,他们一直处在一个受鼓励的环境里,所以会一直坚持学习。


因兴趣使然,对未知领域开始自主探究,并在相互讨论、交流中习得新知识,这就是孩子天生的学习能力!

拉米斯卡

和孩子一起快乐的享受每一天吧

X

百度地图API自定义地图
X
X

新闻动态

News

  电 话: 400-999-2627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029-89123489 

 

 邮 箱:lamisika@163.com


  地 址:曲江区芙蓉新天地6号楼四层西户